眼下,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并非个别现象。对此,环保部频出重拳严惩,环保部今天透露,年底前还将出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为遏制监测数据造假,另一项重要措施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据环保部介绍,环保部与有关部门一起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环保部将上收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目的是真正实现 “国家考核、国家监测”。 环保部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设1436个监测点位,比原定目标提前1年实现了全国全覆盖。 监测事权上收目标国家考核及监测 人为干扰采样装置,随意篡改监测数据;擅自修改自动监测设备设置,干扰自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段时期以来,频频曝出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打击监测数据造假,6月,环保部向社会通报了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件。同时,环保部对全国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质量开展专项检查,目前已经完成24个省(区、市)的自查自纠和24个省(区、市)64个城市约200余个空气自动站的交叉检查,有效促进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改善。 在加大打击的同时,环保部也在积极探索从制度层面解决监测数据造假问题。今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同时,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据环保部规财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环保部已经就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事宜与财政部达成一致,将分三步完成国家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真正实现 “国家考核、国家监测”。 这位负责人说,环保部已在资金保障方面作出安排,25亿元中央集中排污费专项资金投入的重点之一就是保障监测事权上收工作。 今年下半年,环保部将编制出台并实施《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 环保部认为,环境监测事权全部上收国家后,能够进一步强化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通过委托具有良好信誉的环境监测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运行管理,从根本上避免监测数据受到考核评比等行政干扰。 据了解,环保部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国家直管站的第三方运维交接工作,重点加强了国控站的运行管理和在线质控,开展了在线数据审核,同时对未按国家要求开展空气监测数据在线审核的省(区、市)进行了通报。 针对监测数据造假,环保部组织编写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及其配套的《技术判定细则》,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环保部透露,今年年底前,办法及其配套办法将正式出台。
推荐新闻